×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家畜生态学报》官方网站!
文章快速检索
全部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DOI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5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27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
学科动态
Select
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马媛, 权国波, 洪琼花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1-5.
摘要
(
466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绵羊、山羊胚胎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对卵母细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作为家畜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卵母细胞也是保存优秀雌性家畜遗传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作为胚胎生物技术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结构功能特点,卵母细胞对低温和冷冻极其敏感,其冷冻保存研究水平远低于胚胎。因此,如何提高冷冻保存卵母细胞质量是低温生物学和胚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针对目前绵羊、山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同时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绵羊、山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质量提出建议,以期为之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Select
猪场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解玉怀,尚庆辉,张桂国,杨维仁,杨在宾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6-11.
摘要
(
42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猪场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会影响到畜产品的安全生产。论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猪场常用的处理病死猪、废水、粪便等废弃物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为规模化猪场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行废弃物处理提供参考。
科学研究
Select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游基因在山羊绒周期性再生及着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马森,张恩平,陈玉林,闫海龙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12-17.
摘要
(
412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初步探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及着色过程,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游基因β-catenin、Lef1/Tcf3及该通路拮抗基因Dkk1 mRNA在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时期及黑、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通路中β-catenin、Lef1/Tcf3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变化规律即生长前期缓慢上调,旺盛期时表达量最高,生长后期及退行期逐渐下调,休止期表达量最低;Dkk1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无明显规律性。上述各基因mRNA在黑、白色绒山羊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过程,但该通路并不涉及生长旺盛期时绒毛的着色过程。
Select
绵羊骨骼肌特异表达miR-133前体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检测
宋广超,张伟,许瑞霞,赵伟利,刘守仁,甘尚权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18-23.
摘要
(
307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骨骼肌中特异表达miR-133前体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多态,分析其与绵羊骨骼肌发育表型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miR-133前体序列在特克赛尔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阿勒泰羊和湖羊四种不同产肉性能的绵羊群体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多态性位点对miR-133前体序列二级结构、二级结构稳定性及加工、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miR-133前体序列下游194 bp(g.54047535)处检测到A>G突变,并且该SNP与绵羊的产肉性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特克赛尔羊中GG是优势基因型, G等位基因频率高达0.86,是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群体该位点频率的4倍。二级结构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该SNP位点致使miR-133前体的二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自由能值降低3.2 kJ/mol。以上结果提示,绵羊miR-133前体序列的SNP(g.54047535)位点可能对miR-133前体的加工成熟具有重要影响,并最终影响绵羊的产肉性能。
Select
水貂育种核心群选育研究
刘琳玲,丛波,涂剑锋,邢秀梅,王桂武,宋兴超,杨福合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24-27.
摘要
(
477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水貂育种核心群选育中,组建核心群,经过初选、复选、精选、同质选配等措施,培育出体型较大,繁殖力高,生长发育快,毛绒品质好,遗传性能稳定的左家黑色标准水貂优良品种。结果表明:三个世代的选育,母貂的胎产仔数达到了5.58±1.72只,成活数5.33±1.81只;公貂的受配率为91.3%。公貂体重为(2.29±0.18)kg,母貂体重为(1.28±0.14)kg;公貂体长为(44.6±2.17)cm,母貂体长为(38.21±1.32)cm。毛绒品质也得到了提高。结论:水貂体重,体长,繁殖性能,毛绒品质均有所提高,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Select
不同因素对南疆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李彦飞,田可川,陶卫东,郑文新,黄锡霞,张富全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28-31.
摘要
(
435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应用SAS 8.1软件的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法对影响南疆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南疆绒山羊进一步选育和遗传评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母羊年龄、出生年份、出生月份、出生类型和性别对南疆绒山羊初生重、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母羊年龄、出生年份、出生月份和性别对断乳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类型对断乳重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应注重不同因素尤其是母羊年龄对南疆绒山羊早期生长性状的影响,优化羊群年龄结构,淘汰年龄较大的母羊,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这些影响早期生长性状的因素可以作为固定效应放到模型中,最终为南疆绒山羊早期选种和遗传参数估计奠定基础。
Select
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粪硒含量及饲料硒吸收率的影响
胡华锋,杨建平,郭孝,介晓磊,胡承孝,刘世亮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32-37.
摘要
(
30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3种硒源(植物硒富硒苜蓿、无机硒亚硒酸钠和生物硒酵母硒)对蛋鸡生产性能、粪便含硒量及饲料硒吸收率的影响。选取5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300羽,随机分成5组,饲喂基础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15%普通苜蓿粉、1.60 mg/kg亚硒酸钠、730 mg/kg酵母硒和15%富硒苜蓿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8 d。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添加富硒苜蓿显著提高蛋鸡日产蛋量和产蛋率(P<0.05),降低料蛋比(P<0.05);添加酵母硒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2)基础饲粮添加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苜蓿均极显著提高蛋鸡粪硒含量(P<0.01),却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3)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苜蓿3种硒源均极显著提高蛋鸡饲料硒吸收率(P<0.01),富硒苜蓿组和酵母硒组蛋鸡饲料硒吸收率均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蛋鸡饲料硒吸收率(P<0.05);在试验21 d后,蛋鸡对无机硒的吸收能力趋于稳定,而蛋鸡对有机硒的吸收能力随试验周期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蛋鸡日粮添加富硒苜蓿,其生产性能略优于酵母硒,显著优于普通苜蓿和亚硒酸钠;且饲粮硒含量相同情况下,蛋鸡对富硒苜蓿硒的吸收能力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硒,但略低于酵母硒。
Select
鹅对桑叶代谢能与养分利用率测定
黄璇,孙鏖,李闯,蒋桂韬,易康乐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38-41.
摘要
(
39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在测定4种桑叶营养物质及氨基酸的同时,选取24只成年的朗德鹅,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绝食强饲法收集48 h排泄物,分别测定鹅对4种桑叶主要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和代谢能值。结果表明:4种桑叶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96%和9.68%,是蛋白补充料。鹅对桑叶DM、CP、EE、CF、钙、磷和灰分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9.76%~40.99%、44.71%~45.93%、38.13%~42.29%、29.28%~35.26%、38.21%~44.61%、21.02%~22.58%和10.15%~10.60%。除组氨酸和甘氨酸表观利用率较低外,鹅对桑叶中其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表观利用率为55.83%~69.66%。
Select
复合益生菌菌液对奶牛产奶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张海荣,黄华,唐景春,张清敏,王希年,许艳龙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42-45.
摘要
(
316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菌液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量、牛群健康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20头条件相近的健康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菌液与饲料混合的方法饲喂牛群,考察其对奶牛产奶量,肠道菌群乳品质量和牛群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复合益生菌液的每头牛比对照组平均每天可以多产2.9 kg牛奶,提高产奶量14.8%,差异极显著 (P<0.01 ),经济效益显著;复合益生菌菌液可以促进肠道菌群调整,使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群,并可以抑制霉菌和降解霉菌毒素,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预防隐性乳腺(房)炎。
Select
饲喂复合益生菌对奶牛粪便中氨气产生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付晓政,史彬林,李倜宇,田丽新,赵启龙,张鹏飞,岳远西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46-49.
摘要
(
502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复合益生菌对奶牛粪便中氨气产生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胎次、体重、泌乳阶段及产奶量相近的澳洲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益生菌组和高剂量益生菌组。对照组不饲喂益生菌,2个益生菌处理组分别饲喂50和100 mL/d的益生菌液。试验期为60 d,分为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各30 d。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益生菌处理组显著降低了牛粪中氨气产量(P<0.05)。此外,30 d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乳酸菌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0 d时,低剂量组乳酸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饲喂复合益生菌能调节奶牛肠道微生态环境,降低牛粪中氨气的产生,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Select
宁夏地区不同生长阶段奶牛产污系数的对比分析
张振伟,庞伟英,周玉香,张巧娥,闫宏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50-54.
摘要
(
28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不同生长阶段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全收粪尿法来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奶牛各种污染物特性及产污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奶牛体重与其采食量、粪尿产生量大致成二倍正相关关系;P、Cu、Zn元素都主要通过粪便排泄,其中Cu、Zn元素在尿液中含量甚微;单位体重粪或尿污染物产生量无论是从N、P还是Cu、Zn,成年泌乳奶牛对环境的贡献率都要高于育成期奶牛。
Select
藏绵羊季节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周明亮,陈明华,吴伟生,谢荣清,蒋世海,杨平贵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55-58.
摘要
(
31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高原地区藏绵羊生理生化特性随季节性变化的规律,以四川省红原地区的藏绵羊为研究对象,按季度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 藏绵羊四季的体温为39.18~39.60℃,呼吸为27.20~49.04次/min,心率为91.87~106.25次/min;(2)WBC、MCV、MCH和MCHC等指标以秋、冬季极显著高于春、夏季(P<0.01),而RBC、HCT和RDWCV等指标以春、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冬季(P<0.01),PLT在春、夏和秋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HGB在四季中保持相对稳定;3) TP、ALB和GLO等指标以夏秋季极显著高于冬春季(P<0.01),ALP和PCHE等指标以夏、秋季极显著低于冬、春季(P<0.01),AST、ALT、LDH、GLU、CHOL和CA等指标在季节交替中保持相对稳定。
Select
稀释粉对猪精液常温保存效果的研究
苏泽智,李亚新,魏海燕,雷佳琦,刘琦,朱林炜,慕勇,李丰隆,何锦,杨公社,胡建宏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59-62.
摘要
(
322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猪精液常温保存新型稀释粉,通过检测精子活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产生量等指标,分析常温保存稀释粉对猪精液的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保存条件下,自配稀释粉保存猪精液5 d时间内,精子活率平均为0.63,精子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分别达到78.4%和48.6%;SOD活力、H2O2产生量和MDA产生量分别是177.39 IU/mL、86.28 mmol/mL和9.36 nmol/mL,可以在生产实践当中应用。
Select
肉牛场生命周期估计及环境影响评价
程琼仪,张言,陈昭辉,刘继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63-69.
摘要
(
473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生命周期估计(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江西高安某存栏1 800头的肉牛育肥场在整个育肥期间(7个月)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污染物在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臭氧合成方面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系统边界包括化肥生产、农作物种植、饲料运输、肉牛生产和粪便处理。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以CO
2
当量计)为11 908 t,环境酸化气体排放量(以SO
2
当量计)为84.6 t,富营养化气体排放量为(以PO
4
3
-
当量计)为14.4 t,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气体排放量为(以C
2
H
4
当量计)为1.68 t。其中饲料运输主要影响全球变暖(占总排放量的49.8%)和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占总排放量的54.1%),而粪便处理主要影响环境酸化(占总排放量的70.1%)和富营养化(占总排放量的76.4%),肉牛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全球变暖(占总排放量的18.1%)和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占总排放量的30.9%)。因此,可考虑通过降低运输距离,改善饲料配方、粪便处理方式等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Select
基于粪便纤维组织法探究异地驯养藏羚的食性
孙平,郭玉萍,熊建利,张纪亮,王占彬,赵新全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70-75.
摘要
(
426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粪便纤维组织法探讨异地(铁卜加草原站)驯养藏羚的食性。结果表明,在基地生长的50种植物中,伊凡苔草、火绒草、川青早熟禾、洽草等是藏羚最喜爱食用植物,所占比例依次为18%、13%、11%和8%,其中伊凡苔草的茎、火绒草的叶、菥冥的果和迷果芹的花是其喜食部位。在基地驯养藏羚的食物组成中,各科所占比例依次为:禾本科(43%)> 莎草科(25%)> 菊科(14%)> 十字花科(7%)> 豆科(3%)。与可可西里地区类似,铁卜加地区藏羚以单子叶植物为主要食物。
生态养殖
Select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性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李玉娟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76-79.
摘要
(
535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工合成的饲料添加剂如:抗生素、激素、防腐剂等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对推动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添加剂导致的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问题备受人们的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要求畜牧畜牧产业提供绿色、安全、无公害的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中草药添加剂不仅具有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污染及残留低等特点,还且还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抗应激能力、促进动物生长、改善畜禽品质等功能,其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眯,因此,绿色的中草药添加剂取代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已是必然所趋,我国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开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很大市场潜力。本文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性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详细概述,这为进一步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
Select
依据温热因子和奶牛行为判定内蒙古地区夏季奶牛热应激程度
徐明,础鲁门,冬冬,黄常宝,石小平,汤灵姿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80-84.
摘要
(
356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夏季内蒙古地区牛舍温热因子和奶牛行为的变化规律,为热应激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手持式环境检测仪每小时记录舍内外温湿度和风速,并记录舍内外奶牛头数、采食、饮水、站立和躺卧头数以及每头牛的呼吸评分。结果表明:(1)从0:00到24:00,牛舍内外温度和温湿度指数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2)除采食行为外,奶牛在舍内外分布、躺卧、站立和饮水行为均与舍内外温度变化有关;(3)0:00到24:00期间,舍内外奶牛平均呼吸评分基本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9:00~17:00之间,舍外奶牛呼吸评分高于舍内。综上判定,奶牛有20h处于轻度热应激、10 h处于中度热应激期、1 h处于严重热应激。
专题论述
Select
家畜生态学的若干思考
贾永全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85-86.
摘要
(
28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畜牧科学的发展与畜牧产业链条的拓广,作为研究家畜与环境关系的家畜生态学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研究和分析,对家畜生态学的定位、研究范畴、研究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家畜生态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Select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志美,付石军,郭时金,宋道祯,霍芳,沈志强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87-90.
摘要
(
302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霉菌毒素广泛分布于动物的各种饲料原料及饲料中。饲料被污染后,除了可引起饲料变质外,还可导致动物的各种疾病,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性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危害。论文就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其在饲料和动物体内的检测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健全霉菌毒素检测方法,减轻霉菌毒素对养殖业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园地
Select
《饲料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王洪荣,王梦芝,喻礼怀,林淼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91-93.
摘要
(
448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饲料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向学生的专业课,是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作者通过4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用《饲料学》双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对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同类院校的《饲料学》双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Select
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动物学设计性实验的初步探索
张志强,杨启超
家畜生态学报. 2015, 36(1): 94-96.
摘要
(
451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动物学实验课是高等农业院校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在动物学实验课中增设设计性实验。以2010至2012级三届本科生为例,总结了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制约因素、成效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Domestic Animal Ecology
创刊时间:1980年(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 编:陈玉林
网址:jcst.magtech.com.cn
ISSN 1673-1182
CN 61-1433/S
邮发代号:52-112
单 价:30
定 价: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