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家畜生态学报》官方网站!

2025年, 第4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23
  

  • 全选
    |
    学科动态
  • 杨笑萌, 刘 操, 任少东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养殖行业广泛将抗生素用于疾病防治,但是动物对抗生素的吸收能力有限,导致大量抗生素残留在畜禽粪污中。若粪污中的抗生素排放到环境中或应用于土地之前未进行完全消除,就会严重威胁环境。该文综述了厌氧消化、堆肥、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和人工湿地去除抗生素的潜力以及当前对处理技术改进的方法,提出当前养殖业抗生素处理存在的问题,为减少畜禽养殖业抗生素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 许伟国, 张皓天, 周 岭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9-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禽畜粪便中富含有机物和营养物,应作为有效资源加以利用。但由于重金属的存在,使用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会导致环境问题,从而限制了畜禽粪便的直接利用。堆肥处理是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其过程主要是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并在此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而得到理想的堆肥产物。文章针对堆肥腐殖化过程,从腐殖质形成的理论、堆料重金属钝化机制以及腐殖化过程中光谱学技术应用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畜禽粪污肥料化绿色利用提供参考。
  • 科学研究
  • 张冬杰, 汪 亮, 马守正, 刘 娣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15-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民猪遭受冷应激后肝脏全转录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该研究以6头18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约55 kg)的雌性民猪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3头。将其中一组设为对照组,在18±3 ℃的舍内饲养,另一组设为试验组,在舍外半敞篷内饲养,全天温度在-15~-24 ℃之间。3 d后,6头试验猪同时屠宰,取肝脏组织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分析,包括对mRNA、lncRNA和circRNA的鉴定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冷应激后,民猪肝脏内大量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371个mRNA、82个lncRNA和34个circRNA显著上调(P<0.05);633个mRNA、76个lncRNA和33个circRNA显著下调(P<0.05);针对表达差异的mRNA、lncRNA的靶基因以及circRNA的来源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及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冷应激下,肝脏内的脂肪沉积、氨基酸代谢、细胞外基质与细胞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路、氧化磷酸化过程等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冷应激下,民猪肝脏组织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等相关通路被激活,作为基因转录组重要组成部分的mRNA、lncRNA和circRNA表达发生变化,它们在民猪抵抗冷应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石庆武, 张才在, 王 杰, 丁义杰, 张依裕, 苟昌勇, 陈滇黔, 敖 政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22-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贵州省地方猪肉质性状的潜在调控机制,该研究比较了贵州地方猪(江口萝卜猪、糯谷猪、柯乐猪、白洗猪、关岭猪、从江香猪、黔东花猪和黔北黑猪)与大白猪的平均背膘厚、肝脏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贵州地方猪中,江口萝卜猪的背膘最厚而从江香猪最薄,且除了从江香猪以外的7个地方猪的平均背膘厚均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贵州地方猪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总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高于大白猪,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则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其中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和黔北黑猪肝脏中4个指标水平与大白猪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地方猪猪肝脏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 α,ACACA)、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大白猪,且糯谷猪、白洗猪和从江香猪肝脏中的ACACA、SREBP-1、FA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贵州地方猪与大白猪肝脏中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和脂质合成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表明地方猪比大白猪肝脏具有更强的脂肪酸合成和脂肪沉积能力。这些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对地方猪脂质代谢调控的认识,也为地方猪种遗传改良和肉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地方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 殷艳平, 宋恩亮, 姜富贵, 胡 鑫, 游 伟, 谢良佳, 胡洪杰, 张德敏, 刘育含, 成海建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28-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肌内脂肪沉积对于牛肉的品质与风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探究肉质相关的分子标记对于肉牛遗传改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该研究以山东地区3个群体的333头和牛-荷斯坦杂交牛(以下简称和杂牛)为研究对象,通过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SNP位点,收集第6~7肋间的肌内脂肪评级,基于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将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已发表的ATAC-seq数据进行注释。最终鉴定MYT1L、DOCK5、UACA、SLC25A34基因为影响和杂牛肉质等级的关键基因;rs382972390、Chr8:111709102为与肉质等级相关的候选标记,可用于和杂牛群体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闫海龙, 李 艳, 金妙函, 高 晔, 李进霞, 孙文慧, 康佳琪, 王小龙, 陈玉林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36-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旨在揭示miRNA let-7b-5p在绒山羊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SCs)增殖和分化过程的调控机制。对绒山羊的毛囊干细胞进行鉴定、分离和培养,通过LipofectamineR3000将let-7b-5p和对照组miRNA(NC mimics)转染至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利用CCK8和EdU法检测方法评估let-7b-5p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PCNA、KI67、AKTmTOR)的表达水平。此外,检测与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S100A3、K6、Notch1β-catenin)的表达变化;为了进一步验证let-7b-5p与其预测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双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let-7b-5p和预测靶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let-7b-5p对HFSCs的增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let-7b-5p处理的HFSCs中细胞增殖关键标志基因PCNA、KI67以及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let-7b-5p显著激活了毛囊分化相关标志基因K6S100A3以及Notch1通路的表达(P<0.01)。let-7b-5p过表达时,MSI2FOXC1基因的萤光素酶报告活性有显著下降。综上所述,let-7b-5p直接靶向FOXC1MSI2基因,经AKT信号通路抑制绒山羊HFSCs的增殖;同时,let-7b-5p通过Notch信号通路促进了绒山羊HFSCs向毛囊细胞的定向分化。

  • 罗国洋, 暴旭煦, 王生明, 张耀山, 朱海鲸, 张刚, 王凤红, 翟军军, 李陇平, 李河林, 董书伟, 张磊, 屈雷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44-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基于878只陕北白绒山羊母羊(1岁、2岁、3岁3个年龄段)的实测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与逐步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探讨了体重与体尺指标(体长、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对绒毛性状(绒长、毛长、绒细、产绒量)的影响,旨在构建可用于绒毛性状预测与育种优化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在所有年龄段中产绒量均与胸围、体重显著正相关,3岁的产绒量预测模型拟合度最高:Y4(产绒量)=9.747X1(体重)+14.302X5(胸围)+10.881X2(体长)+72.439X6(管围)+12.552X4(十字部高)(R2=0.563),其中胸围(X5)和管围(X6)贡献最显著。绒长和毛长则表现出更为复杂的阶段性影响特征,1岁以胸围和体高为主导,2岁和3岁阶段则管围与体长的重要性上升。绒细虽然在统计上可被部分体尺指标预测(如体长、管围),但整体回归拟合度偏低(R2约为0.13~0.25)。该研究通过跨年龄段分析体型指标与绒毛性状之间的结构性关系,经通径分析揭示了多指标之间的交互路径和阶段性权重变化,为绒山羊母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选育策略提供了分期参考。建议1岁阶段重点关注胸围和体长进行早期筛选,2岁重视骨架纵向与肢体周向协同发育,3岁则需多维度综合监测以精准估算产绒性能。
  • 陈书礼, 胡张涛, 左建武, 李荫柱, 陈 震, 胡建宏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5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灵芝粉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该试验选择体况相似且无疾病的60周龄蛋鸡1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灵芝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灵芝。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灵芝组蛋鸡产蛋率、蛋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软壳蛋率、破壳蛋率、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灵芝组鸡蛋的粗蛋白质、维生素A 、维生素E 、钙、铁、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灵芝组鸡蛋呈味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49%(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29%(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灵芝组蛋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增加了42.39%(P<0.05),隐窝深度减小了11.09%(P<0.05),绒隐比增大(P<0.05),蛋鸡盲肠微生物菌群数量变形菌门增多(P<0.05),放线菌门数量降低(P<0.05),理研菌科RC9群、未分类拟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数量增多(P<0.05)。可见,日粮中添加灵芝粉能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鸡蛋品质和营养成分,调节肠道形态以及盲肠有益菌群结构。
  • 陈丽丽, 赵 康, 夏 敏, 芦 娜, 马 毅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61-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荷斯坦牛体型对泌乳性能的影响,收集天津地区头胎产后30~180 d荷斯坦牛体型及DHI鉴定数据,计算体躯容量、尻部、肢蹄、泌乳系统和乳用特征功能分及体型总分,分析体型与泌乳性能指标的相关性,并进行体型等级(好G (75~79分)、好佳 GP (80~84分)、很好VG (85~89分))对泌乳性能及泌乳曲线参数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体型总分与日产奶量、高峰奶、305 d产奶量、成年当量等泌乳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脂率、高峰日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个体型等级的日产奶量、体细胞、高峰奶、305 d产奶量、成年当量排序为VG>GP>G,其中日产奶量、高峰奶、305 d产奶量、成年当量GP和VG等级显著高于G等级(P<0.05),GP及VG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体型等级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高峰日排序为G>GP>VG,其中乳脂率、乳蛋白率G等级显著高于GP和VG等级(P<0.05),GP及VP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体型等级对泌乳期的月产奶总量(参数a)影响显著,GP及VG等级参数a显著高于G等级,GP与VG等级间a参数差异不显著;体型等级对参数产奶量的递增率(参数b)和产奶量的下降率(参数c)影响不显著。G等级牛只的泌乳曲线高峰日出现最晚,且高峰奶量最低,GP等级牛只的泌乳曲线高峰日出现最早,且高峰奶量最高,但VG等级牛只泌乳性能发挥更好。研究结果说明荷斯坦牛体型总分与产奶量指标存在正相关,与乳脂率、高峰日存在负相关;体型VG等级牛只泌乳性能发挥相对最好。因此,牧场选育工作应重视奶牛体型。
  • 张娜, 张琬婷, 田 雨, 葛继文, 王永宽, 唐义国, 梁 艳, 黄锡霞, 杨章平, 毛永江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67-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江苏地区某规模化牧场奶牛日反刍时间的影响因素,基于阿菲金三代智能脖环,通过收集该牧场荷斯坦牛2023年7月14日-2024年3月31日共206 240条日反刍行为数据及各班次反刍时间数据,利用SPSS软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析不同胎次、泌乳月、产犊季节、测定季节、日产奶量水平等因素对泌乳奶牛日反刍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泌乳月、产犊季节、测定季节、日产奶量水平对荷斯坦牛日反刍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日反刍时间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5胎及以上的奶牛日反刍时间最长(411.89±1.67 min/d),初产牛的日反刍时间最短(396.38±0.49 min/d);第4个泌乳月最高(458.67±0.81 min/d),第9个泌乳月最低(300.04±1.24 min/d)。秋季产犊对荷斯坦牛日反刍时间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季节(412.49±0.42 min/d),春季产犊最低(357.41±1.1 min/d);春季荷斯坦牛日反刍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季节(460.77±0.58 min/d),冬季和春季荷斯坦牛日反刍时间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1);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在50 kg以上时,其日反刍时间显著高于其他产奶量水平(470.23±0.73 min/d);日产奶量与日反刍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为0.36。该结果可为牧场利用反刍时间对牛群进行精准管理提供参考。
  • 王 振, 张淑芬, 付 龙, 丁昕颖, 马珊珊, 白长胜, 赵金波, 李 伟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73-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钝化剂对中性土壤-青贮玉米体系中重金属镉(Cd)富集转运的影响,该试验以二氧化锰-氨基改性牛粪生物炭(manganese dioxide-amino modified cattle manure biochar,MNB)为钝化剂,以东北黑土和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开展盆栽试验,明确MNB施用量对土壤-青贮玉米体系中Cd富集、转运的阻控作用,以期为改性牛粪生物炭降低土壤Cd污染风险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中pH(酸碱度)、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及有机质(organic matter,OM)等速效养分指标均随施用MNB而显著上升(P<0.05),2.0%的施加量对土壤养分指标的提升效果最好,与CK处理相比,土壤pH增加了1.70%~3.67%,EC增加了46.09%~56.44%,OM增加了14.45%~18.77%,碱解氮提高了1.51~3.18倍,速效磷提高了0.47~1.73倍,速效钾提高了1.14~1.48倍。(2)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上升,施用MNB对土壤中Cd形态的影响效果一致,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含量均随着MNB施用量的提高而下降,残渣态含量均随着MNB施用量的提高而上升,分别提高了9.14%、22.70%和29.79%,差异均显著(P<0.05)。(3)对比Cd5B0和Cd5B2处理,施用MNB使得青贮玉米的茎、叶和籽实各部位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33.73%、17.50%和35.92%。在土壤中施用MNB对Cd在土壤-青贮玉米体系中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土壤养分指标与青贮玉米各部位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高土壤养分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Cd的活性,间接降低了Cd在土壤-青贮玉米体系内的迁移能力。研究结果说明,施用MNB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对土壤-青贮玉米体系内Cd的富集转运有显著的阻控作用。
  • 何 婷, 冉旭华, 丁永辉, 孙羽伶, 李天森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8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预测鸡白痢沙门菌中存在的非编码sRNA,筛选与细菌存活及致病相关的sRNA,该试验利用small RNA-seq(sRNA-seq)技术对鸡白痢沙门菌进行测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靶基因预测,通过RT-PCR对候选sRNA进行验证,最终在鸡巨噬细胞HD11感染模型中检测候选sRNA转录水平情况。结果显示:sRNA-seq得到111条新预测的sRNA,筛选出7条Reads数最高的sRNA;二级结构预测显示7条sRNA均有典型的茎环结构;靶基因KEGG和GO富集分析表明候选sRNA涉及跨膜转运和细菌代谢等多项生理过程;RT-PCR结果显示,候选sRNA中有5条检测到转录水平;细胞感染模型试验结果显示,sRNA12最有可能参与细菌感染及致病过程。该研究发现了鸡白痢沙门菌的新的sRNA,同时筛选出可能参与细菌生存和致病过程的sRNA,为深入探究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机制及潜在抑菌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 周 倩, 唐修君, 陆俊贤, 张 静, 樊艳凤, 马丽娜, 陈大伟, 高玉时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89-9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江苏省肉鸡养殖抗菌药物及替抗产品使用情况,通过现场走访调研江苏省肉鸡主产区148家肉鸡养殖场(户),对养殖场基本信息、养殖质量管理情况、养殖动物疫病发生和防控情况、替抗产品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产业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江苏省肉鸡养殖主要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黄羽肉鸡以地面平养为主,白羽肉鸡采取笼养的饲养方式,替抗产品普及率达到90%以上,常用抗菌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等,中草药添加剂是养殖人员首选替抗产品,养殖人员认为肉鸡优质生产过程应从种源质量、环境控制、产品检测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综合来看,江苏省肉鸡养殖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规范,肉鸡替抗产品和减抗技术成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实施的重要辅助,保障了江苏省肉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王东萍, 刘振林, 韩青海, 常海霞, 韩帅琪, 李 倩, 吴 蕾, 刘 杰, 苗 苗, 崔雪志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94-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山东省种鸭呼肠孤病毒和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从2022年1月-2024年12月在潍坊、泰安、聊城、东营和乳山等5个地区选取20个规模化种鸭养殖场(包括2个祖代育种场、18个父母代场)随机抽取共2 159份血清、960份泄殖腔棉拭子和750枚终止胚样本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鸭呼肠孤抗体和鸭细小抗体,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泄殖腔棉拭子、终止胚内鸭呼肠孤病毒和鸭细小病毒。结果显示:山东省种鸭群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率较高,父母代种鸭不同采样时期呼肠孤抗体阳性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鸭细小病毒自然感染率低;泄殖腔棉拭子和终止胚荧光PCR检测呼肠孤病毒和细小病毒均为阴性。山东地区祖代和父母代种鸭群呼肠孤呈普遍带毒状态,但垂直传播几率相对较低,主要以水平传播为主。建议山东地区加强种鸭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并持续开展呼肠孤病毒流行病学监测,为该病防控奠定基础。
  • 生态养殖
  • 许少成, 吴 辰, 杜相宇, 张 怡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99-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基于2003-2022年统计数据,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测算生产牛肉、羊肉、猪肉和禽肉的碳排放量,运用核密度曲线等分析其时空特征,并用LMDI模型分析碳排放量影响因素,旨在研判影响畜牧业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山东省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来看,2003-2022年山东省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牛肉碳排放总量表现为波动下降,猪肉碳排放总量波动上升,羊肉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减少但整体变化较小,禽肉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2022年与2003年相比较,聊城市、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和青岛市畜牧业碳排放量区间减小,菏泽市、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临沂市和烟台市畜牧业碳排放量区间增大,枣庄市、淄博市、潍坊市、日照市和威海市畜牧业碳排放量区间没有改变;牛肉、猪肉、羊肉、禽肉的碳排放量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影响因素分解结果来看,畜牧业生产效率和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对畜牧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畜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由正向转为负向;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口规模显著促进了畜牧业碳排放。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优化饲料结构,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加强碳减排管理;合理调整肉类消费结构,倡导科学的膳食结构。
  • 付明明, 郑 萍 , 侯郁硕, 曹 月, 李抒憧, 黎 煊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108-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传统通过监测仔猪保温区温度以确保仔猪生长适宜温度的调控方法,存在温度传感器最佳安放位置难判定、保温区没有仔猪仍然加热等现实问题,导致该温度调控方法无法满足仔猪生长的温度需求,还会造成一定的电能浪费。该研究通过设定因环境温度高低导致哺乳仔猪群体在保温区呈现的5种典型聚散状态,利用优化VanillaNet网络架构、Sim AM注意力机制和Lion优化器等技术改进YOLO v8检测算法,拟通过机器视觉的方法判断仔猪保温区温度适宜状态,以智能调控哺乳仔猪加热系统。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 v8保持了较高的精确率,占用内存0.7 MB,识别时间1.495 ms/f,在模型大小和识别时间上优于YOLO v5和YOLO v8算法;在猪舍复杂环境的仔猪群体状态识别中,平均状态识别率高于97%,表现出较高的检测置信度。该研究为哺乳仔猪保温系统的加热设备调节提供重要依据,可为仔猪提供适宜温度环境,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 专题论述
  • 闫红军, 蔺治海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114-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风系统作为密闭式猪舍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猪舍内空气质量、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密闭式猪舍内环境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合理通风设计对于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性。介绍了密闭式猪舍通风量、换气次数的确定方法以及通风系统设计要点。同时,结合3种不同类型猪舍分析了通风设计在改善猪舍空气质量、温湿度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为密闭式猪舍通风系统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巴桑珠扎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120-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西藏在中国五大牧区中独具特色,其极高的海拔、复杂的气候和广阔的高原草场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优质畜种资源环境,尤其是地方黄牛的种质资源。该文从资源群体、保种方式、利用现状等方面对西藏黄牛遗传资源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并针对当前西藏黄牛遗传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科学、可行、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 教学园地
  • 曹军会, 安 相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0): 125-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10.01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党的百年历史昭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是长治久安的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部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学科党建和事业发展融合创新实践为例,探索以“大党建”格局构建学科改革发展“四梁八柱”,助推事业发展提速增效的新动能、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