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CC和《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采用“自下而上”的活动水平收集方法和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00-2020年新疆县级空间尺度的畜牧业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清单,分析了全疆各地州及各县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空演变态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增-降-增-降-增”的波动变化趋势,2020年排放量较2000年增长了274.7×104 t CO2-eq,最高排放量和最低排放量分别出现在2014年(2 116.26×104 t CO2-eq)和2017年(697.32×104 t CO2-eq);空间上呈“由东南部向中北部增加”的趋势,西部大部分县级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幅度大,东部各县级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不大,但空间聚集程度逐渐增强;2020年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 981.73×104 t CO2-eq,其中肠道发酵产生的CH4是主要排放源,占全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总量的86.5%,且主要来源于牛(1 062.23×104 t CO2-eq)和羊(841.44×104 t CO2-eq),粪便管理产生的CH4和N2O仅占排放总量的13.5%;2020年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整体呈“北疆高南疆低、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全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地区为伊犁,占全疆排放总量的18.6%,其次为阿克苏、喀什和阿勒泰地区,分别占全疆排放总量的14.9%、13.4%和10.3%,东部的巴州、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排放量偏低。研究结果说明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削减重点地区是伊犁、阿克苏、喀什和阿勒泰,反刍动物CH4减排是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控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