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家畜生态学报》官方网站!

2012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15
  

  • 全选
    |
    学科动态
  • 高腾云,傅 彤,廉红霞,贺 从,李 明,林 峰,李改英,孙 宇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依据产区的生态地理特征,将河南省的地方绵山羊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型,比较了平原型与丘陵型绵羊、平原型与山地型山羊的种质特征;论述了中原地区肉羊生产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阐明了其进化发展过程;指出了中原地区肉羊生产系统的地位和需要探讨的问题。
  • 张国敏,周峥嵘,孙红艳,万永杰,贾若欣,任才芳,王 锋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9-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老化,导致胚胎非整倍体的比率和流产率增加。研究卵母细胞老化的机制,探讨延缓卵母细胞老化的措施,对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受精效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从卵母细胞老化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老化的因素以及延缓老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科学研究
  • 樊月圆,富国文,昝林森,付常振,李卫真,王绍卿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 (PPARα) 基因第7外显子SNP位点与牛的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6个牛品种(秦川牛、南阳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安格斯、夏南牛) 共计717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PPARα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SNP检测,并该SNP位点与108头秦川牛的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PPARα基因第7外显子的184位检测到C→T突变,在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安格斯、鲁西牛、夏南牛这6个群体中等位基因E/F的频率分别是0.225/0.775,0.151/0.849,0.125/0.875,0.123/0.877,0.070/0.930, 0.157/0.783;遗传学指标结果显示:秦川牛、郏县红牛、安格斯、鲁西牛和夏南牛这5个群体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南阳牛为中度多态(PIC=0.28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与秦川牛的背膘厚和胴体长两个性状显著相关,表现为FF基因型个体在背膘厚性状方面显著高于EE和EF基因型个体(P<0.05),FF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长显著高于EE基因型个体(P<0.05)。这一位点可能是影响牛背膘厚和胴体长的主效QTN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做为肉牛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 刘 远,李文杨,林仕欣,张晓佩,高承芳,林碧芬,董晓宁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控制部分绵、山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闽东山羊BMPRIB,BMP15 和GDF9 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发现:多胎品种闽东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 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 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 的FecXI, FecXH , FecXB基因及GDF9的FecGH 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影响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可能性。然而,由于闽东山羊的BMPRIB、BMP15、GDF9 的全基因序列信息的缺乏,尚不能完全断定3个基因对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没有影响。
  • 宋成义,吴 晗,周辉云,谢雨琇,李庆平,高 波,王宵燕,李碧春,毛九德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23-2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猪精子载体法技术参数,利用荧光定量PCR、荧光显微镜检测和精液常规检测方法,分析不同DNA转染剂、不同孵育温度和不同形态DNA对猪精子转染外源DNA的影响。结果表明,PEI和TransFast转染剂能极显著提高猪精子转染效果,且PEI优于TransFast,而NanoFect转染剂包裹DNA不能转染精子。随着转染温度的升高,精子的活力和活率均明显下降,而转染率和内化外源DNA量基本保持稳定,而吸附外源DNA量呈下降趋势。环状DNA和线性化DNA在与精子共孵育后,两者的精子活力、活率、转染率和内化外源DNA量差异均不显著,精子吸附线性化DNA量极显著高于环状DNA量。综合分析表明,外源DNA形态对猪精子转染效果无显著影响;PEI和TransFast能够显著提高猪精子转染效果;共孵育温度以17℃为最佳,本结果为开展精子载体法制备转基因猪研究提供了基础试验依据。
  • 刘莹莹,肖兵南,燕海峰,张佰忠,刘海林,皮 辉,易康乐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公牛女儿数大于10头为限制因子,建立线性模型Y=Xb+Za+e,对带有抗热应激S441标记的荷斯坦种公牛育种值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带有抗热应激S441标记的荷斯坦种公牛的平均育种值大于没有标记的群体均值。S441可以作为一种荷斯坦种公牛抗热应激分子标记应用于品种选育和生产中。应用CNDHI软件评估了2007~2011年公牛的最佳线性无偏差预测值,并依据年度均值作出遗传趋势,为选种和遗传评估提供依据。
  • 郜军伟,吕刚,李新建,常纪亮,范兴兴,彭峰,任广志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测定84头新美系杜洛克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分别按照窝产活仔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分娩胎次对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 ,初生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9头和10头,7、8、9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1日龄窝重在窝产活仔数为7、8、 9 、10、13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窝产活仔数与分娩胎次、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进行相关分析,分娩胎次与21日龄窝重指标不相关,其余各组指标均达到极显著(P<0.01) 水平。综合分析表明猪窝产活仔数在10~12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 谢喜平,陈冬金,陈岩锋,孙世坤,桑 雷,吴信生,丁晓红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37-4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16个微卫星位点对60只闽西南黑兔群体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闽西南黑兔群体中,16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75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7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68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43。各位点平均基因频率取样方差V(pij)为5.7546×10-3。16个微卫星位点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764 ,范围在0.200~1.000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 0.685 ,其范围在0.410~0.811之间,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359~0.776,平均PIC为0.629,其中有13个位点处于高度多态(PIC>0.5),1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固定指数(F)为-0.115。在所检测的16个微卫星位点上,经x2平衡检验,闽西南黑兔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程度不大。
  • 赵衍铜,马 倩,柏明娜,郭丽君,张小纯,张永宏,牛淑玲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对芦花鸡、北方黄鸡、青脚麻鸡三种优质肉鸡的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对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肌肉品质:三种鸡的肌肉肉色均正常,青脚麻鸡的剪切力显著比北方黄鸡和芦花鸡大,分别大9.18%、8.74% (P<0.05)。品种间pH、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2)肌纤维特性:北方黄鸡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芦花鸡、青脚麻鸡低,分别低11.44%、13.71%(P<0.05),而北方黄鸡的肌纤维密度分别比芦花鸡、青脚麻鸡高15.49%、20.12%,呈显著性差异(P<0.05)。(3)相关性: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肌纤维直径与三种鸡的p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呈正相关(r=0.873),与芦花鸡和北方黄鸡的肉色呈正相关,与青脚麻鸡的肉色呈负相关关系。肌纤维密度与三种鸡的pH呈正相关,与剪切力呈负相关(r=0.864)。与北方黄鸡和青脚麻鸡的肉色呈正相关,与芦花鸡的肉色呈负相关。
  • 李俊营,詹 凯,吴俊锋,朱由彩,刘 伟,唐 焰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夏季常温保存和低温冷藏两种储藏方式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540个鸡蛋随机分为9组,1组当天测定蛋品质,3组置于28.31 ℃、湿度为68.13%的室温下保存,5组置于4~8 ℃的冷藏室保存,分别于第7、14、21、42和56 d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常温储藏的鸡蛋随着存放时间延长,鸡蛋品质不断下降,储藏21 d后,蛋重降低5.30%(P<0.05),蛋壳厚度变薄(P<0.05);哈氏单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第0 d比第21 d的哈氏单位值高59.18%(P<0.05);蛋黄比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有不断变大的趋势,第0 d的蛋黄比率比第21 d低15.58%(P<0.05)。低温冷藏的鸡蛋储藏到21 d时,仅哈氏单位比第0 d低6.78%(P<0.05);冷藏到56 d时,蛋重和哈氏单位比第0 d分别降低5.63%和15.07%(P<0.05),蛋黄比率提高了5.21%(P<0.05)。试验表明,鸡蛋在室温下的新鲜度适宜保存期不应超过21 d;低温冷藏时可以保存到56 d。
  • 孙 鏖,邓荟芬,李科云,李彩军,李 雄,易康乐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PEG-6000对3个品种燕麦幼苗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了胁迫后1~5 d内其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研究干旱胁迫对燕麦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PEG6000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胁迫水平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值大于高胁迫水平,受胁迫植株的保护酶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干旱伤害。
  • 陈钟佃,黄勤楼,黄秀声,冯德庆,钟珍梅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闽牧6号” 狼尾草是通过辐射杂交狼尾草杂种F1种子诱变和田间双重筛选选育的狼尾草新品种,杂交狼尾草F1种子为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母本和象草N51为父本配制的种间杂交种,为三倍体杂种,其染色体数为3n=21,其中7条染色体来自美洲狼尾草,14条来自象草。“闽牧6号” 狼尾草鲜草产量高(最高可达348 400 kg/hm2)、品质优(粗蛋白质15.30%)、茎叶比低(0.56),在福建省3~9月均可用茎节繁殖,株行距以50 cm×50 cm或40 cm×60 cm为宜。为获得高产,每次刈割后要及时追肥,“闽牧6号”狼尾草极少有病虫害发生,偶见蚜虫,其鲜草适合饲喂牛、羊等草食动物,也可青贮利用,还可打浆适量饲喂生猪,多余的青草晒制后也可替代稻草栽培双孢蘑菇。
  • 生态养殖
  • 张 菊,张志焱,李金敏,李 伟,刘海涛,谷 巍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56-6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肽菌素和抗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的肉鸡1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组3个重复,研究各试验组日增重、料肉比、免疫器官指数、血清中新城疫(ND)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血清中IgG的含量和肠内容物sIg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其余组相比,肽菌素T组能提高日增重(P<0.05),降低料肉比。肽菌素T组能显著提高40日龄ND抗体效价水平和血清中IgG的含量,且均与对照D组和抗生素K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高,在肉鸡日粮中长期添加肽菌素能显著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 张 静,刘晓丹,姚 昆,李 想,包 军,李剑虹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61-6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三种慢性应激因素包括社会隔离饲养,高密度饲养和频繁干扰饲养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分别于饲养期的第6、7、8、9周末早8∶00对所有鸡进行胫长、胫围及体重的测量;于饲养期的第9周末屠宰所有鸡只,测定以下肉质指标:pH值、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应激因素对肉鸡体重有一定影响。6周龄时各处理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7周龄时频繁干扰组和散放组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社会隔离组和高密度组,8周龄时频繁干扰组和散放组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9周龄时散放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其它三组,社会隔离组肉鸡体重显著高于高密度组;应激因素对肉鸡胫围没有影响;应激因素对肉鸡胫长有一定影响。6、7、8周龄时各组间胫长差异不显著,9周龄时散放组胫长显著高于其它三组。(2)应激因素对肉鸡肉质有一定影响。各处理组肉鸡的pH值、剪切力、粗蛋白含量和肉色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社会隔离组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其它三组;散养组肉鸡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
  • 张建梅,胡顺珍,穆熙军,谢全喜,谷 巍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66-7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离具有产酸能力的芽孢杆菌,使用菌种分离培养基从牛粪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产酸能力的芽孢菌,命名为GF1。根据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 初步鉴定该菌为蜡样芽孢杆菌。对GF1发酵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发现GF1可代谢产生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对GF1进行液体发酵,通过在沸水中加热10 min灭活菌体,检测GF1最终芽孢率可达到90%以上,对GF1进行耐热、耐酸和耐胆盐处理,发现GF1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较强的耐酸耐胆盐特性,以小鼠做安全性试验,结果成活率为100 %,表明GF1安全无毒。GF1不仅能够产酸,还可以产生芽孢,可以突破乳酸菌在颗粒料中添加的瓶颈。
  • 董平祥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73-7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用黄芪、陈皮、大蒜、白术等配成复方制剂按1%添加日粮中饲喂三黄快大型肉用鸡,结果表明:各个饲养阶段试验组比对照组肉鸡增重差异均显著(P<0.05),肉鸡料重比降低差异均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试验组鸡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了71.43%。平均每只鸡获利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7.67%,欧洲效益指数提高了45.45%。这种中草药制剂能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增强抗病效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 王学敏,任守文,李碧侠,李 健,冯国兴,方晓敏
    科技与出版. 2012, 33(1): 77-8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夏季7~8月份高温季节对南京市六合区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猪场两种不同类型育肥猪舍室内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数据比较分析表明:夏季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在夏季中午高温时舍内日平均温度高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而早上和晚上的日平均温度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
  • 专题论述
  • 屈小平,宁美艳,武 琳,段茂林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81-8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对动物遗传育种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动物育种效果。论文系统阐述了动物数量遗传学与动物育种研究动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动物遗传育种发展趋势,旨在为畜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 李新建,吕 刚,任广志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86-9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猪舍是环境中氨气排放的重要来源,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影响氨气排放的因素以及减少其排放技术进行了研究。影响氨气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地板类型、粪污处理系统、猪舍环境条件、日粮组成以及饲喂技术等。论文主要综述了影响氨气排放的各种因子以及减少氨气排放的各种措施,为生产中减少氨气污染,提高猪的健康,节约资源等提供理论指导。
  • 胡红伟, 徐雅芫,李吕木,钱 坤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94-9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厌氧消化技术是一种有效处理动物粪便的方式,论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产沼气的机理和动物粪便的热处理、化学处理、热化学处理、机械处理和超声波处理等预处理方法,探讨了单相和两相厌氧消化、单级和多级厌氧消化工艺,并分析了影响沼气产量的各种因素。
  • 高承芳,林仕欣,张晓佩,刘 远,林碧芬,李文杨,董晓宁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98-1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牧草的化感抑草作用去防治田间杂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它是利用自身分泌的活性物质来达到抑草杂草目的的,它可以通过残渣覆盖土壤或利用伴生植物生长等方式来抑制杂草生长的,而且当前已经鉴定出的有化感抑草作用的物质很多,可以利用这些物质来合成新型的除草剂,即可以达到生物防除杂草的目的,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综述牧草化感作用当前研究热点,研究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牧草化感作用发展的前景。
  • 刘 宁,曹五七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对犬的情感行为和心理取向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犬、对生命、对大自然甚至对社会伦理的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认识。论文对犬服从行为、友善行为、勇敢忠诚行为、依恋行为和冷淡行为等情感行为进行了描述以及对犬相关行为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犬各种情感行为取向和心理选择形成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阐述了犬与人类共同生活的环境、犬与人类的情感和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 教学园地
  • 苗永旺,刘学洪,苟 潇,伍革民,鲁绍雄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107-1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师素质培养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提高农科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 杨明明,姚军虎,龚月生,杨晓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12, 33(1): 111-1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适应现代动物生产对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动物营养学的教学进行改革,以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