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家畜生态学报》官方网站!

2025年, 第4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25
  

  • 全选
    |
    学科动态
  • 韩 印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1-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场动物福利在内涵理念的发展上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传承,其外部性理论的经济学基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基础以及法理学基础等都为福利标签制度的体系构建奠定基础。但我国当前农场动物尚属于畜牧经济产业的一环,动物福利的理论研究和规范制定的重心尚停留在伴侣动物、实验动物等领域。对于农场动物福利的标准及其规范在适用主体范围、必要环节、福利要素幅度以及实践普及程度等方面尚存在与实践部分脱节之情形。结合现实国情与福利发展阶段,对于整体动物福利立法的路径仍有待观察。但可经由食品安全治理路径出发,以农场动物福利作为食源性食品问题的一环,进而深入探究在现有食品标签制度及其规范下,以福利标签作为媒介,从短期的立法解释、规范补充和长期的标签福利法案为体系构建的先行路径出发,逐步为我国动物福利立法以及农产动物福利体系化建设奠定基础。
  • 科学研究
  • 郭佳俊, 杨媛哲, 崔励柏, 卢美轩, 拓少华, 党瑞华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12-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德州驴生长性状与IGF1R InDel变异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对426头德州驴IGF1R基因的3个位点进行DNA测序和基因分型,随后进行群体遗传参数的计算以及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个位点PIC(多态性信息含量)值位于0.25和0.5之间,属于中度多态,且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P2-Del13bp和P3-Del14bp位点分别与德州驴尻长和胸宽、体高、胸围、管围显著相关(P<0.05)。该研究提示,IGF1R基因的多态与德州驴生长性状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用于家驴新品种的选育。
  • 何 静, 王世锋, 凯迪日耶·玉苏普, 王 娜, 詹建立, 阿布都热合曼·吐尔逊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18-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解析帕米尔高原家绵羊-塔什库尔干羊和野绵羊-帕米尔盘羊血红蛋白基因多态位点及其遗传效应,以多浪羊、塔什库尔干羊、盘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b基因b亚基和e亚基基因多态性,并对基因型与血红蛋白含量(HGB)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羊的 HGB显著高于多浪羊(P<0.01);血红蛋白b亚基基因检测到13个SNPs,12种单倍型。通过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在盘羊中发现RUNX1(造血干细胞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发生突变。在Hb基因e亚基第2外显子发现4个SNPs,5种单倍型。氨基酸水平有3个非同义突变。研究结果提示,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塔什库尔干羊通过提高HGB适应低氧环境。绵羊通过Hb基因突变提高Hb疏水作用力进而增加氧气结合能力适应低氧环境。
  • 安文娟, 游 伟, 成海建, 胡 鑫, 林雪彦, 张德敏, 胡洪杰, 宋恩亮, 姜富贵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26-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辣椒素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肉牛生长性能、咀嚼行为、屠宰性能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CON组)为高粗料饲粮,酸中毒组(SARA组)为高精料饲粮,辣椒素组(CAP组)在SARA组饲粮的基础上饲喂辣椒素250 mg/(头·d)。结果表明:(1)CAP组和SARA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较CON组极显著增加(P<0.01);CAP组的平均日增重(ADG)较SARA组和CON组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CAP组的反刍时间和总咀嚼时间较SARA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与CON组相比,SARA组和CAP组的胴体重和净肉重极显著增加(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4)CAP组的丙二醛(MDA)含量较SARA组显著降低(P<0.05),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5)CAP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较SARA组显著降低(P<0.05),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CAP对SARA肉牛具有提高生长性能,增加反刍时间和总咀嚼时间,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作为一种缓解SARA的功能性营养添加剂应用于肉牛生产中。 
  • 胡映秀, 王子月, 梁秋杨, 曾怡铭, 刘雪莲, 白丁平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33-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姜黄素对热应激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选择18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雄性艾拔益加(Arbor Acres, 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和热应激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75 mg/kg、150 mg/kg、300 mg/kg的姜黄素。热应激试验于第21天开始,第42天结束。对照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2±1)℃,24 h;热应激组和试验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4±1)℃,8 h/d,其余时间控制在(22±1)℃。结果表明:(1)添加75 mg/kg的姜黄素能够显著提升肉鸡盲肠菌群的多样性(P<0.05);(2)添加150 mg/kg的姜黄素能够增加大肠杆菌属(Colidextribacter)比例;(3)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添加75 mg/kg和150 mg/kg的姜黄素能够提高氨基酸合成与代谢、碳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通路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姜黄素在一定程度能够调节热应激肉鸡盲肠微生物平衡,维持肠道健康。
  • 李贺玲, 张伟彬, 刘彤彤, 董宏伟, 郭军辉, 张彦庭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4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胍基乙酸(GA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80只健康的三元杂交仔猪(杜×长×大),体重相近(6.95±0.15) kg,在28日龄断奶后被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则分别饲喂250 mg/kg(GAA-1)和500 mg/kg(GAA-2)的胍基乙酸,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GAA-1和GAA-2组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GAA-1和GAA-2组仔猪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尿素氮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GAA-2组显著提高仔猪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免疫球蛋白A和白介素10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GAA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在本试验中,500 mg/kg的GAA添加量更加适宜。
  • 李晓燕, 李旺平, 魏晓燕, 王建军, 严秉莲, 许开云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47-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茴香渣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75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湖羊公羊,随机分为对照组、10%茴香渣组、20%茴香渣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84 d。结果表明:(1)肉羊日粮中添加20%的茴香渣可以提高试验肉羊平均日增重(P<0.05)。(2)日粮中添加茴香渣显著增加试验组肉羊眼肌面积、降低GR值(P<0.05)。(3)日粮中添加茴香渣后改善了羊肉肉色,提高了羊肉的嫩度、系水力,降低了剪切力,同时提高了羊肉中蛋白质比例,改善了羊肉品质。试验结果提示,肉羊日粮中添加茴香渣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肉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瘦肉率,改善羊肉品质。
  • 施睿佳, 顾宪红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5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旨在调查我国规模化猪场生长肥育猪福利现状及其改善措施。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平台问卷星发布,回收到信息填写完整、生长肥育猪≥50头的151家猪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与不重视动物福利猪场相比,重视动物福利的猪场更多地提供福利改善措施(环境舒适、善待动物、环境丰容、出栏坡道适宜)、降低环境/卫生/心理福利问题、减少异常行为(咬尾/咬耳、打斗、嗅闻同伴、破坏圈栏),改善幅度达到20%以上(P<0.05或P<0.01);(2)调研猪场2/3以上配备充足的采食和饮水空间、出栏时提供饮水,对应地生长肥育猪生理福利问题发生占比较低(7.3%),而环境/行为/心理福利问题以及出栏时肥育猪出现行走困难、瘫痪甚至死亡的发生占比较高(23.8%~31.1%),还有改善空间;(3)存栏>4 000头猪场相比存栏≤4 000头猪场,生长肥育猪心理福利问题发生占比下降16.9%(P<0.05),且善待动物、肥育猪出栏前停食措施占比分别增加14.4%、20.3%(P<0.05);(4)劳动定额>800头的猪场相比劳动定额≤800头的猪场,采用出栏前停食措施的占比增加17.8%(P<0.05);(5)北部猪场相比南部猪场,生长肥育猪行为福利问题发生占比、咬尾/咬耳行为发生占比分别下降17.5%、21.0%(P<0.05或P<0.01)。综上,重视动物福利,改善行为等福利问题,减少咬尾/咬耳行为,加强健康巡查、肥育猪出栏前停食等精细化管理以及提供环境丰容措施对改善生长肥育猪福利将有较大空间,并可能受到存栏规模等猪场因素的影响。
  • 张佳玥, 任晓芳, 郝泓润, 宋金婷, 刘胜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6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公鹅在竞争交配条件下的繁殖行为(攻击、求偶、爬跨和交尾行为)对其亲权效率(PE)的影响。选择同批次12月龄、体重相近的72只籽鹅(公鹅12只,母鹅60只)。试验包括4个平行试验组,每组随机分配3只公鹅15只母鹅(公母比例1∶5)。在公鹅背部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记,在试验鹅舍四周架设录像设备,利用视频记录系统记录公鹅攻击行为、求偶行为、爬跨行为和交配行为,共计15 d。根据四种繁殖行为记录确定每天各个繁殖行为的频率。然后每组种鹅各孵化100枚种蛋,入孵16 d后提取后代DNA,利用亲子鉴定技术确定每只公鹅后代的数量,并计算公鹅个体的PE,分析公鹅个体繁殖行为对其亲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鹅的攻击行为频率和交尾行为频率对PE有较大影响。攻击频率(斗性)与交尾频率、PE存在很强的正相关。选择斗性强的公鹅可以提高竞争交配条件下公鹅的PE。
  • 孙澳, 郝 璐, 郑天明, 徐鹏飞, 韩晓燕, 郭 鑫, 李宗儒, 王满定, 安小鹏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66-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奶山羊精液冷冻保存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对冷冻后精液品质的影响。在精液冷冻稀释液中分别添加0、0.2、0.4、0.8和1.2 mg/mL的CGA,利用细管法在液氮中冷冻精液,37 ℃解冻后检测精子的活力、运动学参数、顶体质膜完整性,抗氧化性能以及凋亡蛋白。结果表明,当添加0.4 mg/mL的CGA时,解冻后的精子活力、运动性能、顶体完整性和质膜完整性达到最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添加0.4 mg/mL的CGA时,精子的T-AOC、CAT和GSH-Px最高,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最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当CGA浓度为0.8 mg/mL时,SOD的最高值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凋亡蛋白表达的水平,添加CGA的精子促凋亡蛋白a-Caspase-3表达降低,而Bcl-2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上升,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降。总之,在奶山羊精液稀释液中添加0.4 mg/mL的CGA可以提高奶山羊冷冻精液的质量。
  • 崔友杰, 石 琳, 贾皓轶, 吴瑞琦, 庞卫军, 胡晓辰, 郑 以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7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旨在探究SALL4在猪睾丸中的定位分布及其在猪精原细胞中的表达模式。通过免疫荧光共染技术,检测SALL4在7、30、70、90日龄猪睾丸中的定位分布,分析猪精原细胞分子标识(DBA、ZBTB16、UCHL1、KIT)和细胞增殖分子标识Ki67的共定位。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猪睾丸中的SALL4阳性细胞与ZBTB16/UCHL1(猪性原细胞和未分化精原细胞分子标识)阳性细胞高度重合,与DBA(猪性原细胞和早期未分化精原细胞分子标识)/KIT(猪性原细胞和分化精原细胞分子标识)阳性细胞部分重合,表明SALL4主要表达于猪未成熟精原细胞(性原细胞和未分化精原细胞),可作为猪未成熟精原细胞的分子标识。SALL4与细胞增殖分子标识Ki67的免疫荧光共染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猪睾丸中的SALL4阳性细胞均有增殖活性,但增殖活性波动较大。综上,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转录因子SALL4在猪精原细胞发育中的功能和调控网络。
  • 梁梦玫, 罗莎莎, 方 庆, 周学光, 陈学文, 蔡杏华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80-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饲喂复合乳酸杆菌、喷淋除臭型复合益生菌和导入除臭型复合益生菌的组合干预方式,研究复合益生菌对猪场粪污臭气的生物降解效果。试验以2 910头肉猪(平均体重约65 kg/头)为试验对象,分为对照组(918头,不进行任何干预)、Ⅰ组(1 003头,饲喂剂量为2×109 cfu/d的复合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并在猪舍喷淋除臭型复合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酿酒酵母)和Ⅱ组(989头,饲喂复合乳酸杆菌+喷淋除臭型复合益生菌+粪污池内导入除臭型复合益生菌),探究猪群健康度和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Ⅰ组猪群的平均腹泻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7.07%、74.44%和69.49%,Ⅱ组猪群的平均腹泻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3.38%、58.17%和79.38%。Ⅰ组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16.13%和15.38%,Ⅱ组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的平均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6.27%和26.92%。综上,通过饲喂复合乳酸杆菌、喷淋和导入除臭型复合益生菌的组合干预方式,可提高猪群健康度和降低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的排放。
  • 范建华, 陈文峰, 谭秋琴, 章 明, 顾华兵, 金 波, 邢伟杰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90-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发酵罐和机械风干两种模式处理的鸡粪堆肥效果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为今后规模化鸡场的鸡粪处理与利用提供选择性指导意见,试验对应用两种模式处理后的不同时间段鸡粪含水率、氮磷钾养分损耗、无害化处理程度和腐熟度和细菌菌群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鸡粪风干处理组水分下降更快,48 h鸡粪含水率可由原来71.2%降至17.9%;氮磷钾养分损耗较少,其中总氮约26.54%,总氮损耗不到发酵罐处理组的1/2;无害化处理程度显著高于发酵罐处理组,粪大肠杆菌值仅为21个/g,蛔虫虫卵死亡率为98%;24 h处理后的鸡粪种子发芽率为83.8%,即达腐熟;微生物群落差异研究发现,两个组的差异不显著,在细菌门分类水平上,主要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等,其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在细菌纲分类水平上,主要有梭菌纲、芽孢杆菌纲和拟杆菌纲,属水平聚类分析显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结果表明,相对于鸡粪发酵罐处理,利用机械风干的鸡粪处理模式的鸡粪堆肥效果好、运行效率高、对鸡粪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大,而且鸡舍内循环风还能二次循环利用,建议可作为当前规模化鸡场鸡粪处理的优选模式之一。
  • 吴迪梅, 张卓毅, 黄 镇, 蓝碧浩, 白若冰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96-1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代谢笼原位监测方法测定了规模猪场粪尿中氮磷养分含量情况,猪场粪尿中约55%的氮存在于养殖废水中,约81%的磷存在于固体粪便中;分析了人工干清粪与尿泡粪两种清粪方式及厌氧和好氧2种处理方式对废水中氮磷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干清粪方式猪场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浓度,分别仅相当于尿泡粪浓度的14.5%、42.0%和51.8%;厌氧或好氧处理对猪场废水中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83%、41%和35%以上;基于氮磷养分平衡原则,以玉米种植为例阐述了猪场粪肥施用量的测算方法,提出了固体粪肥宜以磷需求计算施肥量,液体粪肥宜以氮需求计算施肥量的方法。
  • 巴旭丽, 金有顺, 李兆才, 周继章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101-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通过释放多种毒素和酶引发畜禽严重疾病,降低畜牧业生产。文献分析可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而,缺乏对产气荚膜梭菌文献的系统梳理,基于此,研究旨在利用 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产气荚膜梭菌为关键词归纳,总结文献。结果表明:(1)1980-2022年,发表产气荚膜梭菌相关文献共计9 093篇,其中“Foodborne Illness Acquired in the United States-Major Pathogens”,被引频次最多(1 401次);(2)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2 688)>日本(850)>德国(644)>英国(561)>加拿大(501)>中国(500);(3)产气荚膜梭菌的关键词最大权重为toxin(1980-2022年),且以微生物,农业,食品科学技术,兽医学以及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等学科交叉。产气荚膜梭菌的有效遏制是核心,快速根除是关键,该文分析产气荚膜梭菌的研究趋势,提出噬菌体治疗、疫苗免疫等今后研究新思路,为保障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 生态养殖
  • 韩建军, 崔欣苗, 程 玉, 张佳豪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108-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猪规模化养殖耦合协调发展进而助推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落实,文章结合13个生猪养殖优质省份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猪规模化养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引力模型揭示二者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13个生猪养殖优质省份新型城镇化和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猪规模化养殖始终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各省份耦合协调度整体由濒临失调过渡到初级协调,空间趋势线大致保持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发展态势,区域差异明显,且大部分省份受限于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联系格局整体呈现“东密西疏”状态,强联系区域呈现以江苏为中心,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为主轴的链状结构,弱联系区域为黑龙江等边缘地区之间的相互组合。新型城镇化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强但存在区域差异明显且受限于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现象,应重视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同时实行因地制宜、辐射带动策略。
  • 王菊霞, 杜妮妮, 马娅娅, 杜红玲, 张利霞, 樊 霞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118-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猪舍的建筑材料和建造结构对猪舍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对比分析了夏冬两季新型钢骨结构与传统彩钢结构猪舍内的温度、湿度、NH3浓度等重要环境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夏季8:00时新型钢骨结构猪舍内温度显著高于舍外、湿度显著低于舍外(P<0.05),且温湿度的日变化幅度较传统彩钢结构猪舍小,表明夏季新型钢骨结构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具有更好的保温排湿效果。冬季两种结构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但新型钢骨结构猪舍内温度高于传统彩钢结构猪舍,湿度低于传统彩钢结构猪舍,且温度、湿度的日变化幅度小,说明冬季新型钢骨结构猪舍内温度、湿度同样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舍内NH3浓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新型钢骨结构猪舍内NH3浓度的变化范围为6.32~7.29 mg/m3,传统彩钢结构猪舍内NH3浓度的变化范围为7.21~11.61 mg/m3,新型钢骨结构猪舍内的NH3浓度低且变化范围小。可见,新型钢骨结构猪舍内的温度、湿度、NH3浓度等各项环境指标在夏冬季均优于传统彩钢结构猪舍,在北方旱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专题论述
  • 刘成武, 赵 禹, 杨 敏, 王 雪, 孔庆波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8): 124-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谷氨酰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运动营养的条件必需氨基酸,丙谷二肽是一种谷氨酰胺二肽,它们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在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该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概括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综述了谷氨酰胺及丙谷二肽缓解动物运动性疲劳的作用,以期为谷氨酰胺及其二肽的应用提供指导,为研发新型缓解运动疲劳产品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