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欢迎访问《家畜生态学报》官方网站!
文章快速检索
全部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DOI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5年, 第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17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学科动态
Select
家畜胎儿程序化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赫晓娜, 金鹿, 李胜利, 张崇志, 张春华, 高瑞玲, 孙海洲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1
摘要
(
9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胎儿程序化发育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阶段母体应激源会对后代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宫内胎儿的生理发育和生长环境不仅决定了新生仔畜的生存能力,而且与动物生产性能及动物疾病的免疫应答都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在妊娠期的关键窗口期,胎儿发育的环境受到干扰时,可能会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整胎儿的发育模式。胎儿程序化潜在的、积极的、适应性的研究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该论文结合最新的研究,综述了用动物模型探讨各种母体“应激源”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尤其是辅助生殖技术、母体营养和微生物对妊娠的影响,以进一步挖掘胎儿程序化内在的潜在机制。
Select
骆驼胃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白茹, 吾尔恩·阿合别尔迪, 木古丽·木哈西, 张晓乐, 袁青青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9-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2
摘要
(
71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胃肠道菌群与宿主的消化吸收、健康状况、疾病发生等密切相关。骆驼饮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直接影响着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骆驼胃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该文主要从骆驼胃肠道菌群结构、影响骆驼胃肠道菌群的因素、骆驼胃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以及骆驼胃肠道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改善骆驼胃肠道微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大规模传染病发生、开发利用骆驼源益生菌等提供参考。
科学研究
Select
奶山羊
FTO
基因对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姚大为, 郭晓飞, 刘 玉, 李玉鹏, 陈龙宾, 张金龙, 张效生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17-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3
摘要
(
8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通过过表达和干扰技术探究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FTO
)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通过克隆得到奶山羊(
Capra hircus
)乳腺组织
FTO
基因的CDS区序列,构建
FTO
过表达载体,并设计合成靶向
FTO
的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过表达或干扰
FTO
基因后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脂代谢相关基因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奶山羊
FTO
基因的CDS区全长1 518 bp,与绵羊(
Ovis aries
)(NM_001104931.1)、牛(
Bos taurus
)(NM_001098142.1)和水牛(
Bubalus bubalis
)(XM_006043050.4)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7%和96%。在乳腺上皮细胞中过表达
FTO
能够显著上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1,SREBF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i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DGAT2)的mRNA水平(
P
<0.05),显著下调甘油三酯水解相关基因如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的表达水平(
P
<0.05),同时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在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干扰FTO得到与之相反的结果。综上,
FTO
基因在调节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Select
miR-486通过PI3K/AKT/mTOR通路抑制奶山羊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研究
刘淑娟, 安小鹏, 曹斌云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26-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4
摘要
(
79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卵泡发育闭锁有密切联系。该试验通过前期转录组测序分析单羔和多羔奶山羊卵巢中差异表达miRNA,发现在单羔奶山羊卵巢中miR-486差异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miR-486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功能,通过体外合成miR-486 mimic、mimic NC、miR-486 inhibitor和inhibitor NC,转染至原代卵巢颗粒细胞中,使用RT-qPCR、Western blot、CCK-8和EdU等方法检测miR-486对颗粒细胞增殖及PI3K/AKT/mTOR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miR-486显著抑制颗粒细胞的活力与增殖能力,同时抑制PI3K总蛋白以及AKT和mTOR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由此可见,miR-486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抑制颗粒细胞的增殖。
Select
澳洲白绵羊初生重的遗传参数估计
孙子涵, 买日比亚·马木提, 李延伸, 依明·苏来曼, 杨会国, 马正委, 王权锋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32-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5
摘要
(
65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非遗传因素对澳洲白绵羊初生体重的影响和遗传参数估计,该研究利用SAS 9.4软件中的GLM(一般线性模型)对出生年份、出生季节、胎次、出生类型及性别5个非遗传因素进行最小二乘分析,使用DMU软件中的DMUAI模块对初生重进行方差组分估计。结果表明:澳洲白绵羊初生重遗传力、母体遗传力分别为0.28、0.22,属于中等遗传力;出生年份、出生季节、胎次、出生类型及性别均对澳洲白绵羊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
P
<0.01),胎次对初生重无显著影响(
P
>0.05)。研究结果为今后澳洲白绵羊的遗传评定和遗传参数估计统计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Select
不同精料配方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韩蕾颖洁, 姚玮玮, 程敏, 翁玉楠, 曲赫选, 罗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37-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6
摘要
(
75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旨在探究精料中用小麦替代玉米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同质性较好的初生羔羊80只(公母羔各40只),按性别随机分4组,M1、M2为公羔组,F1、F2为母羔组,其中M1、F1组饲喂对照组精料配方1,M2、F2饲喂试验组精料配方2(小麦代替30%玉米)。每2周测定羔羊体重,每4周测定体尺指标并采集血样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发现:精料中用30%的小麦替代玉米对羔羊的平均日增重、体尺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P
>0.05);性别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公羔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羔(
P
<0.05);不同性别间的体尺和血清生化指标无差异(
P
>0.05)。综上所述,当小麦价格低时,在奶山羊羔羊中可用30%的小麦代替玉米,不会影响羔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降低成本的潜力。
Select
一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MX1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华文静, 李文洁, 刘咪咪, 苏惠, 李国江, 董文龙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4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7
摘要
(
67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研究旨在对一株产抗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细菌素植物乳杆菌MX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该菌的功能特性基因,为开发奶牛乳房炎新型替抗产品提供理论基础。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X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的序列进行组装及其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分析,并深入探究细菌素合成基因簇的信息。共预测到3 024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2 759 157 bp。MX1含有可协助细菌素运输的ABC转运蛋白基因以及6种细菌素(PlantaricinK、PlantaricinJ、PlantaricinN、PlantaricinA、PlantaricinF、PlantaricinE),表明该菌能合成并分泌细菌素,保证了菌株的抑菌特性。MX1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开发植物乳杆菌MX1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Select
不同铜源及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刁慧, 卢莹莹, 李书伟, 汤文杰, 何 鹏, 蔡美雅, 周梦佳, 晏家友, 黄崇波, 何志平, 李明洲, 孙志洪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4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8
摘要
(
81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铜源种类及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20头28日龄、体重为7.40±1.18 kg 的杜×长×大(DLY)品系断奶仔猪,根据体重相近、公母比例平衡的原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0 mg/kg 柠檬酸铜、100 mg/kg 柠檬酸铜、20 mg/kg 硫酸铜和100 mg/kg 硫酸铜,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试验期共28 d。结果显示:在饲粮中加入柠檬酸铜和硫酸铜后,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 mg/kg 柠檬酸铜能显著升高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
P
<0.05);饲粮中添加100 mg/kg 柠檬酸铜能显著升高仔猪血清中IgG、IgA、IL-6和IL-10的水平(
P
<0.05);饲粮中添加20 mg/kg 硫酸铜显著升高仔猪血清中IgG和IL-10的水平(
P
<0.05)。与对照组相比,20 mg/kg 柠檬酸铜组、100 mg/kg 柠檬酸铜组仔猪结肠黏膜IgG浓度显著升高(
P
<0.05);其他各组仔猪结肠黏膜IgA浓度均显著升高(
P
<0.05);100 mg/kg 柠檬酸铜组结肠黏膜IL-6水平显著升高(
P
<0.05)。因此,仔猪饲粮中添加20 mg/kg 和100 mg/kg 柠檬酸铜,能够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
Select
奶牛分娩评分对母牛和犊牛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王星, 邵 凯, 贾浩滨, 王山山, 徐 明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57-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09
摘要
(
62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奶牛分娩状况对母牛、犊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该试验选择了来自于内蒙古3个高产牧场的1 466头(头胎牛364头,经产牛1 102头)荷斯坦母牛,跟踪母牛分娩状况、母牛产后疾病情况和高峰奶产量,以及所产犊牛在哺乳期的疾病情况和日增重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母牛分娩时的助产强度获得5分制的分娩评分,评分越高,助产强度越大。结果表明:随母牛分娩评分提高,头胎牛和经产牛的产后疾病评分均呈二次曲线增加(
P
<0.05),高峰产奶量均呈二次曲线降低(
P
<0.05),所产犊牛哺乳期疾病评分均呈二次曲线增加(
P
<0.05),所产犊牛哺乳期日增重均呈二次曲线降低(
P
<0.05)。综合上述结果,奶牛分娩状况对母牛和犊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均有显著影响,过度助产对母牛和犊牛的负面影响很大。
Select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苏晓月, 吕转平, 沈亚安, 赵明明, 唐思静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64-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0
摘要
(
60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一种禽白血病病毒(ALV)抗体检测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禽白血病病毒的p27蛋白建立一种检测AL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p27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27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以p27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NDV、IBDV、IBV、AIV-H9、ILTV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最低抗体检出效价为1︰12 800,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87%,检测临床血清样品的阳性率为14.02%。结果说明该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符合性好,可为ALV的检测和净化等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
Select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动物福利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王永才, 王 上, 高腾云, 田亚东, 李国喜, 孙桂荣, 康相涛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70-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1
摘要
(
74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01-2022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 328篇动物福利研究文献为样本,基于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中国动物福利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并探索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动物福利研究大致可分为加速起步、平稳发展、迈入转型3个阶段,呈现出成熟稳定的发展态势;动物福利的研究氛围不浓、年度发文数量有限,专业研究人员较少、团队规模小且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贸易壁垒、动物福利立法、实验动物、动物伦理、动物福利教育、动物福利技术及评价等方面。环境丰容、福利技术、动物伦理、动物福利对生物安全、生长性能的影响将是国内动物福利未来一定时期的研究重点,动物福利立法和国民教育及专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强。
Select
日粮精粗比对绒山羊粪尿中主要污染物产污性能的影响
张静, 张晓东, 李科南, 杜海东, 娜梅拉, 郭文亮, 柳淑伟, 娜仁花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77-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2
摘要
(
46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内蒙古绒山羊产污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19.85±0.49 kg)的5月龄内蒙古绒山羊公羊,以苜蓿干草为粗饲料,以玉米、精料补充料为混合精料,日粮精粗比分别设为40∶60、30∶70和20∶80,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采集粪尿分析其污染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组绒山羊排鲜粪量差异显著(
P
<0.05),40∶60组的排粪量比30:70组、20:80组分别提高了33.62%、59.44%,而含水率以及排尿量受精粗比的影响较小(
P
>0.05);不同组间铜、锌的产污系数差异显著(
P
<0.05),40∶60组铜、锌的产污系数最高,分别为4.56 mg/d和33.29 mg/d,均高于30∶70组和20∶80组,而氮、磷的产污系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05)。由研究结果可见,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绒山羊的产污量提高,粪便中铜、锌含量增加,因此,应根据羊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配方,提高其生产力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该研究可为规模化养殖场根据日粮精粗比变化调整粪污处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舍内雾化喷洒生物除臭剂工艺在不同清粪工艺猪舍的除臭效果研究
侯景宇, 刘 骏, 江永超, 杨敬业, 闫之春, 梁晓飞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83-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3
摘要
(
49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研究舍内雾化喷洒生物除臭剂在水泡粪工艺和干清粪工艺猪舍内的除臭效果。分别在句容市某水泡粪工艺育肥场和长兴县某干清粪工艺育肥场开展相关试验,2次试验使用同种生物除臭剂产品,每次试验共10 d时间,第5天开始使用除臭剂,并选取第2~4天作为对照组,第5~9天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每天人工在猪舍内喷洒2次、每次喷洒6 L,试验过程中持续监测舍内氨气(NH
3
)、硫化氢(H
2
S)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水泡粪工艺猪舍在使用除臭剂处理3 d后,NH
3
、H
2
S浓度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24 mg/kg和0.11 mg/kg,此时的去除率为73.08%和72.50%,相比对照组极显著降低(
P
<0.01);干清粪工艺猪舍在使用除臭剂处理5 d后,NH
3
浓度达到最低值,为5.22 mg/kg,去除率为52.65%,处理2 d后H
2
S浓度达到最低值,为0 mg/kg,去除率为100%,均比对照组极显著降低(
P
<0.01)。试验结果说明舍内喷洒生物除臭剂对水泡粪和干清粪工艺猪舍内的NH
3
、H
2
S浓度均有明显去除效果。
Select
牧马河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研究
陈 君, 耿 硕, 胡俊明, 张 国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90-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4
摘要
(
46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牧马河鱼类资源现状,更好地保护该流域鱼类种质资源,该研究于2018—2019年在牧马河上、中、下游各设置3个调查断面,采用地笼、3层刺网、手撒网、钓竿等采样方法,对汉江一级支流牧马河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牧马河现有鱼类3目8科34种,其中鲤形目2科23种,鲇形目3科8种,鲈形目3科3种。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6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2,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4.31,表明牧马河鱼类种类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渔获物统计分析表明,䱗、司氏䱀是牧马河优势种鱼类,其中䱗的IRI指数大于1 000,为牧马河的绝对优势种。综合分析表明,牧马河鱼类资源存在鱼类种类减少和个体小型化的问题,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渔业资源的管护。
生态养殖
Select
畜禽养殖场舍电磁环境研究进展
熊竹青, 陈怡然, 刘莹, 孙雷, 刘玉龙, 闫银发, 田野, 冯泽猛, 印遇龙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98-1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5
摘要
(
65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畜禽养殖智能化进程加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畜禽养殖设备相继应用,出现了行为监测、体重估测、环境监测等多种智能养殖相关设备。养殖场舍内各种无线传感设备以电磁波形式传输数据,导致场舍电磁环境愈发复杂。智能养殖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引起电磁生物效应影响畜禽健康的问题已经引起关注。该文综述了中国畜禽养殖场舍电磁环境变化,以及国内外电磁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从体外培养细胞或组织、试验动物两方面,低频、中频、高频3个频段,阐述了电磁辐射对动物生殖与发育、认知与记忆、免疫、细胞DNA损伤与修复、干细胞增值及分化等方面的影响;梳理了研究电磁生物效应的实验装置、电磁暴露容许阈值,推测出智能养殖阶段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畜禽产生潜在影响。为应对畜禽智能养殖过程中电磁环境的日趋复杂而暴露出的潜在的电磁污染问题,我国应及时跟进研究确定畜禽养殖场舍电磁环境评估标准与安全限值,重视并加强合理化防治手段,增进畜禽健康。
Select
牛粪好氧堆肥发酵条件的研究
漆晶晶, 刘瑞生, 徐建峰 , 薛春胜, 顾玲荣, 周 瑶, 王胜明, 张新报, 卢继森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108-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6
摘要
(
65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筛选牛粪好氧堆肥发酵的适宜条件。分别选择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24 ℃、32 ℃),不同牛粪、秸秆和菜籽粕添加比例(6∶4∶0、8∶1∶1)条件下,将牛粪、秸秆和菜籽粕混合,在混合物中添加0.2%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好氧堆肥发酵试验。结果发现,32 ℃下牛粪好氧堆肥发酵效果优于24 ℃,牛粪、秸秆和菜籽粕(8∶1∶1)混合好氧堆肥发酵效果优于牛粪和秸秆(6∶4)混合。总体以32 ℃下牛粪、秸秆和菜籽粕按8∶1∶1比例混合好氧堆肥发酵效果最好,粪便腐熟速度快,堆肥品质好,适合当地牛粪进行好氧堆肥发酵。
专题论述
Select
A型塞内卡病毒研究进展
侯丽娜, 齐志涛, 吉格木德, 陈九连, 刘玉梅, 李晓艳, 俎红丽, 李 超, 刘东霞, 王子涵, 陈 坚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113-1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7
摘要
(
90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A型塞内卡病毒(
Senecavirus
A,SVA)作为一种新的猪水泡病病原体,具有较强的进化和传播能力,感染后可引起类似于口蹄疫的临床症状。SVA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巴西、美国和中国由SVA感染所致的疫情逐年增加。中国目前尚无可用的标准诊断方法和商业疫苗。因此,目前亟需提高对SVA的关注并加快相关研究,以防止该病毒在国内广泛扩散与传播。本文对目前有关SVA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疫苗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详细叙述,为控制SVA的传播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Select
维生素C在蛋鸡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徐容, 徐士会, 杨海明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120-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8
摘要
(
58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分布在各种组织,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减少许多病理生理相关的自由基。此外,维生素C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并具有提高免疫力、抗冷热应激等作用。本文介绍了维生素C对蛋鸡生产性能、抗应激、免疫性能的影响,为蛋鸡生产中合理应用维生素C提供借鉴。
Select
牦牛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彭巍, 赵黄青, 付长其, 舒适, 张君, 雷初朝, 黄永震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46(1): 125-1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5.01.019
摘要
(
60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转录组学的发展为研究生物功能基因提供了新的手段,牦牛转录组学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卵泡发育、低氧适应机制、肌肉发育和脂肪细胞分化等方面。本文从非编码RNA(lncRNA、miRNA、piRNA)在牦牛繁殖和肌肉发育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与阐述,旨在为牦牛繁殖调控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Domestic Animal Ecology
创刊时间:1980年(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 编:陈玉林
网址:jcst.magtech.com.cn
ISSN 1673-1182
CN 61-1433/S
邮发代号:52-112
单 价:30
定 价: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