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家畜生态学报》官方网站!

2023年, 第4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23
  

  • 全选
    |
    学科动态
  • 成思源, 马 涛, 杨 东, 郭福锁, 王文义, 马书林, 马友记, 刁其玉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发酵饲料是生物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动物、植物性副产品为原料,接种益生菌发酵制成的饲料。目前,发酵饲料在猪生产、家禽生产中应用广泛,而在反刍动物的生产研究中应用较少。本文就发酵饲料的发展历程、作用特点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论述。同时对目前发酵饲料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小结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发酵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 科学研究
  • 任毅杰, 贤 明, 倪 洁, 李宇, 郭松茂, 冉本康, 胡建宏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8-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挖掘与关中奶山羊产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关中奶山羊优质、高繁雌性个体的选育提供有效的候选基因与分子标记,该研究以16只繁殖力不同的关中奶山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和选择消除分析筛选与关中奶山羊产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与信号通路。结果表明,SP1、FGFR1、AMHR2、SMAD9、OXTR、ACTG1、TGFBR3、BMPR2、SOX11、BCL2、THBS1和ITGA11等基因与mTOR、PI3K-Akt、Wnt和TGF-β等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关中奶山羊卵泡形成、生长和发育等生殖过程,进而影响其产羔数。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关中奶山羊产羔数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品种选育等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孙晓梅, 王奕猛, 徐 杰, 毛秋彤, 李明勋, 蓝贤勇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15-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lncMD促进牛成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利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分析lncMD的基因组结构,通过qPCR技术检测lncMD在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过表达、干扰技术研究牛成肌细胞中lncMD对miR-1表达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研究miR-1与靶基因Pax7的靶向关系。结果发现,lncMD的第三外显子可以编码miR-1,且两者均在牛的骨骼肌中高表达,lncMD正调控miR-1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ax7(paired box 7)3'UTR区有4个miR-1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报告系统结合定点突变试验证实,牛Pax7基因是miR-1的下游靶基因。综上,本研究阐明lncRNA lncMD通过编码miR-1抑制其靶基因Pax7的功能,进而促进成肌细胞分化,这些发现可为肉牛的遗传改良和精准分子设计育种奠定科学基础。
  • 张 涵, 卢殿杰, 庄科勤, 徐菁岐, 孟雨晴, 马 威, 董文龙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TP)是经济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已导致化脓隐秘杆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我国吉林地区分离到的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相关耐药机制,试验从吉林省某猪场患病死母猪肺脏中分离获得了一株优势菌株,通过鉴定16S rRNA 基因的方法,确定该菌为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TP11,并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该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第三代全基因组测序的技术对其耐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药敏试验的结果与测序结果的耐药基因型相符。试验结果为化脓隐秘杆菌病的防治以及新型抗菌药物或耐药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 张娅娣, 赵成莹, 郭广玲, 王宝菊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2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只育肥期杜寒杂交羊随机分成4组,1组、2组、3组、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0.2%的复方中草药。结果显示:与1组相比,2组、3组、4组的平均日增重、Ig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蒸煮损失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1组相比,3组、4组的末重、胴体重、pH45 min、pH24 h、脾脏指数、Ig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GR值、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均显著降低(P<0.05);与2组相比,3组、4组的平均日增重、IgG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蒸煮损失率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随着肉羊基础日粮中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量的增加,其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逐步增强,生产中可选择0.1%作为临床添加剂量。
  • 徐艳辉, 王圆圆, 郗艳菊, 陆 安, 郭云霞, 郝庆红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3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以期为复合益生菌发酵料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为发酵饲料组和未发酵饲料组,测定人工瘤胃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MCP)、pH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测定发酵残渣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未发酵饲料组相比,复合益生菌发酵饲料组孵育8 h、12 h、24 h和48 h后产气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DM含量极显著下降了12.76%(P<0.01),CP含量极显著增加了26.61%(P<0.01),而ADF和NDF含量极显著降低了37.20%和41.86%(P<0.01),GE显著下降(P<0.05);NH3-N含量极显著增加了22.49%(P<0.01),菌体蛋白的含量极显著降低了12.23%(P<0.01);乙酸和丁酸的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42.18%(P<0.05)和30.77%(P<0.01),总挥发性酸含量极显著降低了28.18%(P<0.01),乙酸/丙酸比值极显著下降了52.29%(P<0.01),丙酸含量极显著增加了30.17%(P<0.01)。由此可知,微生物发酵饲料可调节瘤胃代谢参数,降低瘤胃产气量,增加瘤胃中丙酸和总挥发性酸的含量,降低乙酸/丙酸比例,利于丙酸型发酵类型的形成。
  • 王丽, 宋红卫, 张瑞 , 肖宇航, 张希云, 徐文芳, 张金生, 张磊, 宋宇轩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35-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东佛里生羊和湖羊杂交奶绵羊的奶样常规营养成分在不同月份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各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本试验以健康状况良好的东湖杂交奶绵羊为研究对象,每月定时采集其常乳,除采集月份不同外,其余各试验条件均保持相同。使用乳品分析仪测定样品的非脂固形物、总固形物、乳脂、乳蛋白、乳糖、pH、灰分、电导率、密度和冰点,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变化曲线图;利用Duncan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双侧)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泌乳月份对羊乳中非脂固形物、总固形物、乳脂、乳蛋白、乳糖、pH、灰分、电导率、冰点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除电导率外,其余各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乳脂与非脂固形物、蛋白质、灰分、总固形物、密度、乳糖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冰点呈显著负相关(P<0.05);非脂固形物与乳糖、乳蛋白、总固形物、灰分、密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除灰分外,均与冰点呈显著负相关(P<0.05);pH与乳脂、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乳蛋白、灰分、冰点、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泌乳月份的变化,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乳脂、乳蛋白、灰分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乳糖、密度的变化则趋于平稳;pH总体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电导率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并于10月份达到最大;冰点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上,羊乳泌乳月份显著影响绵羊奶的常规营养成分,且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各营养成分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该研究为奶绵羊实际生产和绵羊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李培峰, 张 旗, 魏清宇, 叶红心, 崔少华, 张 丽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41-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通过比较广西麻鸡与边鸡杂交F1代和回交1代及纯繁边鸡的肉质指标差异,探讨其杂交改良效果,随机选取112日龄的广西麻鸡(♂)与边鸡(♀)杂交F1代、杂交F1代(♂)与边鸡(♀)回交1代和纯繁边鸡母鸡各18只,测定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边鸡和回交1代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代(P<0.05);F1代胸肌粗蛋白含量最高,腿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回交1代和边鸡(P<0.05);边鸡腿肌的各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1代和回交1代(P<0.05);F1代胸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回交1代和边鸡(P<0.05),回交1代和边鸡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1代(P<0.05),边鸡腿肌的芳香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1代和回交1代(P<0.05)。综上可得,杂交组合的肉品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鲜味氨基酸含量高的特点,且杂交F1代在提高边鸡生长性能的同时还提升了边鸡胸肌的鲜味。
  • 栗敏杰, 衡军材, 汪聪勇, 高汉婷, 李若玺, 高留涛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48-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中原地区种公牛精液品质随品种、年份、季节、年-季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品种精液品质间的相关性,本试验收集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种公牛站5个品种(安格斯牛、荷斯坦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和西门塔尔牛)种公牛的16 502条精液采集及生产记录,分析不同因素及其互作效应对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计算各精液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冻精数量和次均精液量的相关系数在0.24~0.49之间,次均精液量及精液密度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24~0.07,冻精数量和精液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13~0.30;不同品种各精液品质间的相关系数有差异,安格斯公牛各精液品质间的相关系数在5个公牛品种中最高。品种、采精年份、采精季度、采精年-季均对冻精数量、次均精液量及精液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针对冻精数量、次均精液量及精液密度3个方面而言,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及荷斯坦牛,冻精数量、次均精液量及精液密度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夏季及春季。综上,5个品种中,西门塔尔牛的精液品质优于其余4个品种;中原地区环境下,秋季、夏季及春季的公牛的精液品质较好,更利于优质冻精生产。
  • 李昊原, 付 彤, 李转见, 张玉香, 邓俊锋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54-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动物福利的实现不仅有利于动物自身的生长,也有利于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保护,更有利于生产者的生产利益。通过调研河南省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按照动物福利"5F"原则和《农场动物福利要求-奶牛》团体标准,构建奶牛福利水平评价体系,测度其动物福利水平状况,从发展适度化规模养殖,推广健康化养殖模式和加强智慧化牧场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奶牛产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 李现康, 陈 佳 , 韩星星 , 梁洪松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60-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推进奶牛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高奶牛养殖业绿色生产效率,实现“双碳目标”,试验以2016-2020年北方15省奶牛养殖业为研究对象,运用IPCC的方法测算北方15省奶牛养殖业养殖环节的碳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超效率SBM-GML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ArcGIS探究其空间特征,进一步识别影响奶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性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北方15省奶牛养殖业总体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在不断下降;北方15省奶牛养殖业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省份负增长;北方15省奶牛养殖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奶牛养殖业如何进行碳减排,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应建议,以及鼓励加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经验分享的倡导。
  • 刘平平 , 谢梦圆, 李文豪 , 郝彦儒, 王建龙, 王旭红, 徐晓静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大肠杆菌K99引发的犊牛腹泻给养牛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为调查K99流行情况,自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从呼和浩特市周边7个规模化牛场随机采集380份粪样和血样,采用PCR和ELISA方法进行K99抗原抗体流行情况调查,对PCR检测阳性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经形态学、生化试验、菌毛特异基因扩增以及测序鉴定K99分离株,进一步通过药敏试验评价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380份粪样中PCR检测K99阳性样品25份,阳性率6.58%;380份血样中ELISA检测阳性99份,阳性率为26%,阳性血样多集中于0~2月龄犊牛,阳性率达到48.28%。菌毛基因PCR测序鉴定了8株K99菌株,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链霉素、丁胺卡那、卡那霉素敏感。调查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牛群中存在K99感染,且多发于0~2月龄犊牛,为养殖户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进行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 张国新, 张志新, 张晓晓, 帕提古丽, 玉努斯·阿不都, 马春江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74-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掌握不同厂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21株+O/GX/09-7株)在生产中的临床免疫效果,筛选优质、可靠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本研究通过筛选哈密市某猪场同一批母源抗体保护水平较低的生猪(45 d~50 d),选用3个不同厂家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分别对A、B、C 3组生猪进行免疫,并采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结果发现,首免28 d 后免疫抗体均已达到较高水平,二免28 d 后较首免后免疫抗体滴度明显升高,且二免60 d 后免疫抗体合格率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育肥猪出栏时疫苗免疫保护屏障较为完善,防护效果依然良好。对不同厂家疫苗免疫抗体滴度独立样本进行K-W检验,结果显示首免28 d 后、二免28 d 后和 60 d 后, A、B、C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A组疫苗免疫抗体滴度的中位数明显高于B、C  2组(P<0.05),且集中程度明显高于B、C  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A厂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效价、维持时间、集中程度等免疫效果指标优于B、C 2个厂家。因此,建议本地生猪养殖场宜选用A厂家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生猪45 d~50 d 时进行首免,且在间隔28 d 后实行二免,以保证生猪在出栏前仍对猪口蹄疫O型野毒具有较高的保护作用。
  • 生态养殖
  • 胡孝艳, 解 天, 李修松, 李保明, 崔维浩, 杨卫平, 杨玉鹏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78-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垂直通风猪舍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气流组织设计不合理、通风量计算不准确和环控设备配置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使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垂直通风妊娠母猪舍进行了设计,并采用现场实测方法验证理论计算模型及该通风模式的运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垂直通风自上而下的气流组织能改善舍内前后温差大,温度分布不均匀,NH3、CO2浓度高的问题。该通风模式可将夏季舍内温度总体控制在25.4~31.9 ℃,风速范围在0.7~1.0 m/s之间,且二者分布相对均匀;NH3、CO2平均浓度均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妊娠舍空气污染物浓度极限水平;舍内平均温湿指数(THI)维持在68~76,猪群处于无热应激或轻度热应激状态,且猪只皮温及呼吸频率表现良好,满足猪群在夏季热环境下的生理需求。综上所述,本文所设计的理论计算模型是正确的,同时该垂直通风模式能有效改善舍内环境,为猪只提供相对适宜的生长环境。
  • 季彬, 彭轶楠, 董妙音, 杜津昊, 叶 泽, 王曙阳, 王治业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8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剂量对牛粪有机肥堆肥效果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堆肥处理组(对照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 分别在牛粪有机肥堆肥原料添加0%、0.05%、0.1%、0.2%的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显示:4个处理组高温阶段维持时间分别为10 d、11 d、12 d、12 d,4个处理组的堆体内pH均在堆肥后9 d达到峰值,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和Ⅲ组在堆肥后9 d的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在堆肥后9 d的C/N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Ⅱ组和Ⅲ组在堆肥后13 d的种子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Ⅲ组在堆肥后17 d的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牛粪有机肥的堆肥效果,以0.2%添加剂量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 专题论述
  • 赵敏杏, 温 馨, 陈 涛, 王 军, 吴银宝
    家畜生态学报. 2023, 44(12): 9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1182.2023.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畜禽粪污是ARGs的重要储存库,畜禽粪肥源ARGs的生态风险需要重点评估。本文在介绍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框架的基础上,明确ARGs的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主要包括暴露评估、危害评估和风险表征这三个阶段。其次,说明了用于ARGs生态风险评估的数据库及评估方法,指出ARGs在种养结合过程的暴露路径、ARGs水平基因转移等是畜禽粪肥源ARGs生态风险评估的关键点。最后,提出适用于种养结合模式下ARGs在“畜禽-粪肥-土壤-植物-人类”链条中的生态风险评估框架。本文可为畜禽粪肥源ARGs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